新買回來的紫砂壺不能直接泡茶用的,因為有些新壺會在上面打上臘或油質(zhì),甚至帶有土味與雜味,所以新壺使用前必須先做一番處理,也叫開壺。那么要怎么給紫砂壺開壺呢?
簡單方式就是先用熱水沖過,再用牙膏、牙刷刷洗一番,沖洗干凈后,再用沸水沖淋一遍,放入茶葉沖入沸水,蓋上蓋子,外面再用沸水沖淋一下,讓壺吸收茶味,一段時間后把茶水與茶葉倒掉,熱水沖過就可以開始泡茶了。
開壺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要盡量把壺里外一些小砂料、雜質(zhì)、灰塵去掉,等你養(yǎng)到一定程度再想起來就晚了。泥料好的壺稍微煮幾分鐘,清洗干凈就可以開始泡茶。泥料不好的壺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的,有的壺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純,里面有鐵、碳酸鈣,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陳腐時間不夠或者燒制溫度不夠等等。需要在開壺的時候反復的煮、泡,會讓壺在熱脹冷縮的過程中把雜質(zhì)、泥吐出來。
除了開壺,平時在使用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保養(yǎng)好紫砂壺。
日常養(yǎng)壺的方式:
1、如果不是為了收藏,只是為了實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區(qū)別不大,半手工的性價比更高。全手工大師拍泥片一般是十來下,燒成后泥的雙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擋胚成型,應該緊一些,從理論上講可能透氣性要差一點,不過這點差別偶目前還沒感覺出來。
2、泥好的壺養(yǎng)起來見效快,泥差的見效慢,選一把好泥料的壺養(yǎng)起來事倍功半。
3、泡茶之前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nèi)外,達到溫壺、去霉味、殺菌功效。
4、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因熱毛細孔會略為擴張,水氣會布滿壺身,在每次沖泡間的空檔時,用干凈的棉布或茶巾,先用濕布把壺上茶水擦干凈,再用干布在壺身上來回擦拭,反復持之以恒,壺就會顯現(xiàn)出溫潤質(zhì)感,會讓人愛不釋手。
5、每次沖泡之后,必須把茶葉與茶水清出,用熱水沖淋壺身內(nèi)外,再用布擦拭壺身,打開壺蓋放在通風處自然陰干。
6、經(jīng)常喝茶的人要多準備幾把壺輪著用,好讓壺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壺連用三天就要停三天,這樣壺才不會不受潮。
7、泡茶時勿將茶壺浸泡水中,有些人習慣在茶船內(nèi)倒入熱水,以達保溫功效,然而這對養(yǎng)壺并無正面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8、有些人講究所謂「壺里茶山」,時常將茶渣與茶水留在壺內(nèi),任其隔夜放置,但是本省地處亞熱帶,高溫又濕氣重,一旦通用不佳又沒有充分干燥,茶水容易變質(zhì),壺就會吸收異味及霉味,這樣不但不能泡出好茶,更可能影響健康,得不償失令人不敢茍同。
9、避免把壺放在有油煙或有異味﹝包括香味、臭味﹞,及灰塵過多的地方,這樣會影響茶壺的色澤質(zhì)感,更會影響泡茶的品質(zhì)。
10、壺不要用化學清潔劑刷洗,不謹會將壺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刷掉壺外表光澤,也會吸收清潔劑的味道。
11、內(nèi)養(yǎng)是正途,但是很慢滴,急性子的兄弟就別試了。外養(yǎng)會很亮,養(yǎng)好了很漂亮,但很快養(yǎng)成的往往是虛光,一刷就掉。同時外養(yǎng)會降低紫砂壺的雙透性,不利茶而且容易養(yǎng)花,有的泥料不適用外養(yǎng)。內(nèi)外雙修是個折中的好辦法,一般都用這個。
12、粗砂的壺最好不要外養(yǎng),很容易花。
13、養(yǎng)花貨準備一把小刷子還是必要的,如果外養(yǎng)最好用熱水,不要淋茶湯。
14、雜泡其實是個養(yǎng)壺的好辦法,就像吃飯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5、普洱養(yǎng)壺會很油,比較快。鐵觀音養(yǎng)壺很亮,也很快。綠茶養(yǎng)壺很好的說,但是時間長點。
16、一把壺只泡一種茶是有道理的,不會變味。
17、淋茶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壺蓋和壺身的色差,掩蓋一些跳砂和明針的小缺點。
18、養(yǎng)壺準備兩條毛巾是有必要的,濕的用來清潔,干的用來拋光。最好用紋理細一點的,軟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當砂紙用,有一種女人化妝用的專用毛巾很好。
19、最后一條,切記:把壺放在離老婆和小孩盡量遠的地方,不然你會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