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的鑒別辦法是怎么樣的?隨著銀圓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銀幣的做偽也達到了一個頂峰。市面的真銀假幣日益增多,以袁世凱大頭為最。銀圓的愛好收藏者上當吃藥的不計其數(shù),損失巨大,另人痛心。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下如何簡單鑒別袁大頭真假和分析下一枚袁大頭飛龍幣價格。
袁世凱于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由于當時鑄幣、紙幣十分復(fù)雜,市面上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guī)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袁世凱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fā)國幣。
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于幣面,“袁大頭”應(yīng)運而生。
如何簡單鑒別袁大頭真假
時至今日,很多人手中都有所謂的袁大頭,這里就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甄別能力了,這里簡單介紹幾個角度的鑒別方法供大家參考:
1、聲音2、成色3、紋飾4、邊窗5、包漿6、幣面
聲音:真幣輕輕碰擊,就會發(fā)出純真、婉轉(zhuǎn)動聽的聲音,反之其聲音或尖高,或尖銳短促,或純音或低啞。
成色:民間有“銀子發(fā)白眼睛發(fā)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發(fā)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沖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邊窗:真幣經(jīng)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獨特的痕跡,這種痕跡就是我們所說的包漿,包漿又名黑漆古,它既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
袁大頭飛龍幣價格(圖片和拍賣詳情源于雅昌拍賣)
圖中一枚中華帝國(洪憲紀元)袁大頭飛龍幣,估價:SGD 200,000-200,000
通過以上對于如何簡單鑒別袁大頭真假以及袁大頭飛龍幣價格的學習了解,相信大家對袁大頭應(yīng)該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整體而言,我國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但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千萬要提高警惕,因為當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lǐng)域的朋友要仔細觀察,增強辨別能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樣我們就不會上當受騙。自然也就會收藏到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