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貝幣作為交換單位,起源于殷商,發(fā)展于東周,統(tǒng)一于贏秦,歷經(jīng)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創(chuàng)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五銖錢就是漢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quán)收歸中央期間的鑄幣。那么現(xiàn)在的五銖錢怎么辨別真假?五銖錢價值怎么樣?
五銖錢怎么辨別真假
五銖錢怎么辨別真假?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輕,一般又比宣帝五銖略重。五銖錢從書法上看,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形瘦長,“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上下橫有的較長而接于外郭;“銖”字“朱”字頭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顯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較高窄,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銅色深紅,鑄造技術(shù)比三官錢略顯粗糙。
還有五銖錢是銅錢,那么關(guān)于真?zhèn)蔚蔫b別大家就可以以銅錢的真?zhèn)舞b別方式作為依托。第一,聽聲音,如果聲音聽起來是沉悶的,那么就說明是真的概率和可能性比較大一些。
第二,看銹跡。現(xiàn)在很多假的古錢幣都會在銹跡上做手腳,讓它外面布滿銹跡,讓它看起來好像是在土里埋了很長的時間。其實這樣的造假方式很容易鑒別,只要對著放大鏡看一看稍微的在一些小角落里摳一下,看看銹跡是不是“由內(nèi)到外”的,還是只有表面淡淡的一層,如果是前者就是真的,如果是后者就是假的。
五銖錢價值怎么樣
普通版的漢代五銖,存世量極大,市場價元左右。除非有傳形,就是左右讀的,而不是右左讀的,價格要上百元了。如果不是漢代五銖,比如是魏五銖、隋五銖,那價格就比漢五銖高多了,總之五銖錢價值在幾元到幾萬元不等,五銖錢作為文化古國的代表之一存在量還是可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