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隨著我國解放戰(zhàn)爭的進行,原本分散的各個解放區(qū)迅速地連成一片,為了適應當時的形勢發(fā)展,保證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亟需一種新的貨幣來結束當時混亂的貨幣制度。同年,新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我國的第一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的發(fā)行開啟了我國人民幣的先河,具有十分深刻的發(fā)行意義。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我們都知道,人民幣除了有它的流通價值之外還有它本身的商品價值,由于人民幣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融合了我國歷年來經(jīng)濟、政治、科技等因素,所以每一套人民幣的發(fā)行都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意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這對于我國第一套人民幣來說更是重要,今天就讓我來跟大家說說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的具體情況,希望能對各位收藏愛好者有所幫助。
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的類別是屬于人民幣單張的。其實,第一套人民幣是在1948年12月1日由發(fā)行的,但是第一批發(fā)行的人民幣只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種面值,因此,我們在收藏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發(fā)行的時間問題,正確的應該是在1949年3月20日所發(fā)行的,而其又是在1955年5月10日所停用的,由于使用時間較為短,所以發(fā)行的數(shù)量也較少,對于收藏者來說價值更為的高。另外,在尺寸方面,我們也要特別注意,與現(xiàn)在的人民幣尺寸不同,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的票面尺寸為133x69 mm,在人民幣正面的左側印有頤和園,而右面則是印有十七孔橋,正面的顏色主要是呈現(xiàn)黃藍色,而它的反面則是呈現(xiàn)紫色的。由于當時的貨幣制作工藝并沒有很好的水平的支撐,主要用的是膠印四色的印刷工藝,天津人民印刷廠和中國人民銀行分別為它的印刷單位和發(fā)行單位。
200元頤和園發(fā)行于1949年3月20日,票面規(guī)格為133x69 mm,它的正面主色調為黃藍色,票面的左側是頤和園,而右側則為十七孔橋;背面主色調為紫色,和第一套人民幣中的其它紙幣一樣,它的背面圖案同樣是由一些花符組成的。在第一套人民幣中,幾乎每一枚紙幣都有一個以其票面圖案為名的名字,就如這枚200元券被稱為200元頤和園一樣。而在其它幾套人民幣中,這種情況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這是第一套人民幣不同于其它幾套人民幣的一點。
另外,上文講到200元頤和園發(fā)行于1949年,并且它于1955年就退出流通市場,總共流通時間不超過6年,這也是第一套人民幣的另一個特點??梢哉f,在目前發(fā)行的5套人民幣中,這是一個相當短的年限了。我們知道,第一套人民幣是從1948年開始發(fā)行的,到了1955年,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始收回第一套人民幣,這種做法直接導致存留下來的第一套人民幣的數(shù)量十分的稀少。并且當時由于人們的收藏意識還不是特別的強,許多人都將自己手中的紙幣使用出去,這就使得保存下來的紙幣更加少了。所謂物以稀為貴,數(shù)量如此少的第一套人民幣的市場行情自然就相當好了。
當然,除了上述幾個原因,第一套人民幣還有其它一些原因使得它的收藏價值相對于其它幾套人民幣來說更高,比如說在第一套人民幣中,許多紙幣都有暗記,200元頤和園同樣如此?,F(xiàn)在我們知道,第一套人民幣是目前5套人民幣中市場行情最高的一種,那么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想要收藏它們其中的一枚呢?如果是,那就趕緊行動吧。
對于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最主要的特點主要是在于它并沒有含有水印,而且面紙上的暗記有著很好的隱藏技巧,在正面的圖案中隱藏有“北”和“五”二字,在背面圖案中印有“共”“民”兩字,這些都是很好的判斷第一套人民幣200元頤和園真假的標準。
我們在收藏人民幣的同時,也要清楚的了解每一款紙幣背后的意義,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擁有一版好的200元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