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20日發(fā)行,至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幣開始發(fā)行為止。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13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4種(包括1種硬幣),2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兩次對1角紙幣進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滿版水印,調整背面顏色。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20日起發(fā)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1、1960年版壹角券:該券于1962年4月20日起發(fā)行,1971年11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只有1個品種,是第三套人民幣“四大珍品”之一
2、1962年版壹角(背綠)券:該券于1966年1月10日起發(fā)行,1967年12月起人民銀行只收不付,是第三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短的券別,存世較少,是“四珍”之一。該券有2個品種,其中有水印的品種更為稀少,曾有市場人士推算有水印與無水印品種的存世比例約1:1000,所以有水印的1角(背綠)券有第三套人民幣“幣王”之稱。
3、1962年版壹角(背紫)券:該券于1967年12月15日起發(fā)行,199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由于流通量大,先后發(fā)行了紙幣號碼為紅三羅馬、紅二羅馬、藍三羅馬、藍二羅馬的鈔券,其中紅三羅馬有單面凹印和膠印無水印2個品種,紅二羅馬有單面凹印和膠印2個品種。紅三羅馬凹印有水印的品種存世較少,紅三羅馬膠印無水印,紅二羅馬單面凹印次之。
4、1962年版貳角券:該券于1964年4月15日發(fā)行,199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有3個品種,其中三羅馬單面凹印的品種存世較少。
5、1972年版伍角券:該券于1974年1月5日起發(fā)行,1991年3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該券有4個品種,其中膠印有水印的品種存世較少,單面凹印有水印次之。
6、1960年壹元券:該券于1969年10月20日發(fā)行,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有3個品種,其中水印星夾布幣的品種存世較少,是“四珍”之一。
7、1960年版貳元券:該券于1964年4月15日起發(fā)行,1991年3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有2個品種,存世都較少,其中水印星夾布的品種更少,是“四珍”之一。
8、1960年版五元券:該券于1969年10月20日起發(fā)行,199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有2個品種,其中三羅馬的品種存世較少。
9、1965年版拾元券:該券與1966年1月10日去發(fā)行,1995年去中國人民銀行只收不付。該券有3個品種,其中三羅馬的品種存世較少。
第三套人民幣,從一角到十元券正面分別采用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武漢長江大橋”、 “紡織車間”、 “女拖拉機手”、 “車床工人”、“煉鋼工人”、 “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等圖案;背面分別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天山放牧、石油礦井、露天煤礦等圖案。每一種面額票券都有獨立鮮明的主題思想,正背面相互襯托,互相呼應,真實記錄了當時的社會政治形態(tài)、經濟建設、各階層人物風采、民族風情和人民當家作主、團結和諧、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的歷史圖景,具有典型的文物特征和社會發(fā)展歷程的史料價值。
紙幣是一個民族一定時期的財富傳承的載體,也是一個國家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特別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成功發(fā)行意義重大,第三套人民幣小全套自1962年發(fā)行至2000年退出使用,因為先前兩 套人民幣是有原蘇聯(lián)幫忙印制,又因為紙幣印刷是一個國家最高機密,新中國成立后懇求蘇聯(lián)提供技術幫助,無奈被拒絕,第三套人民幣是周總理親自指導設計印刷并發(fā)行的人民幣,促進了建國初期社會的建設和穩(wěn)定,第三套人民幣凝聚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努力拼搏幾代人的心血和身影,還有當初的社會風貌,收藏它有助于啟迪人生和教育后人的精神家園,可以買來當禮物送出,對方長期保持永遠記得你的饋贈。
“五朵金花”是第三套人民幣中以存世量多少和市場收藏價格排序的五種珍品紙幣。1962年版中的背綠壹角券,紅三字冠,7位號碼,凹印,空心五角星水印,再有同版別的無水印背綠壹角,居“金花”之首;1960年版紅壹角券,紅三字冠,7位號碼,凹印,空心五角星水印,為第二朵“金花”;1960年版貳元券,紅三字冠,7位號碼,凹印,滿版古布圖和空心五角星水印,為第三朵“金花”;1960年版壹元券,紅三字冠,7位號碼,凹印,古布圖和空心五角星滿版水印,為第四朵“金花”;1960年版伍元券,紅三字冠,7位號碼,凹印,五角星滿版水印,該券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
以背綠水印為代表的1962年版1角紙幣,其實共有8個版本,藍冠2羅馬、藍冠3羅馬、紅冠2羅馬、紅冠2羅馬凸版、紅冠3羅馬、紅冠3羅馬凸版(水印)、背綠、背綠水印。正面圖案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圖案為墨綠色菊花圖案,看上去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故有人稱之為“蝴蝶券”。其著色較差,紙質單薄,背面圖案色澤極易與1962年貳角券背面顏色混淆,發(fā)行僅一年人民銀行就決定將其收回。背綠一角券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發(fā)行量最少、發(fā)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紙幣。由于印鈔紙的不同,背綠壹角又分為五角星水印和無水印兩種版別,其中帶五角星水印的發(fā)行量最為有限,成為了壹角紙幣中最珍稀的紙幣。背綠水印一角的水印是滿版空心五星水印,位置不固定,所以在整張鈔票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但是橫著的兩個五星之間,距離一般是53到55毫米,這個不會變。要看水印,主要就看紙幣一圈四周的位置,如果運氣好了能看到四五個,運氣不好能看到一兩個.
從目前已知道的“背綠水印”看,只有三組冠號是真品,分別是:(1)IIIIIV(134):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組合,都是真品。(2)IIIIVI(136):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組合,都是真品。(3)XIIII(031):這一組與上面稍有區(qū)別,也是最容易混淆的。這里面有四個冠號為“背綠水印”,有兩個冠號為背綠無水印,即除了IIIIX(130)和IXIII(103)冠號外,其他的不論順序,都是“背綠水印”。
有一種假“背綠水印”是用普通的1962年的“凸版水印”壹角券改制的,假“背綠水印”紙膠被藥水洗掉了,券面上沒有紙膠的油潤性,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會發(fā)現(xiàn)假“背綠水印”券面上有被洗過的痕跡,且假背綠是通過電腦在背面的棕色上重新畫上墨綠色的,故假幣綠色比真的“背綠水印”顏色深很多,顯得很不自然;另一種假“背綠水印”是用真的背綠無水印券改制的,將無水印“背綠”券在沸水中泡開,再將電腦復制的空心五星圖形剪下,放進夾層中,“合成”后陰干夾平。集幣愛好者應仔細觀察水印是否自然,真幣的五星水印并不明顯,只有迎著光線才隱約能看到;而假幣的水印是加進去的,看上去很清楚,此外還應檢查紙邊上有無“合成”痕跡。
1、背綠水印。該幣是1962年版的1角券。由于背面的綠色在流通中極易與同年代發(fā)行的2角券(長江大橋)相混淆,所以,早在1967年就退出流通領域。1994年以來,該幣在收藏市場一路走高,目前市價在元左右,它將是第三版人民幣的領頭羊和風向標。
2、紅壹角。該幣是1960年版一角券,紙張質量好,工藝精湛,色調明快,深受收藏者青睞,自1971年退出流通領域一來,也在收藏市場聚集了一定的人氣,尤其是96年郵幣卡三駕馬車并行時,它也和背綠水印一樣,價格居高不下,上揚石頭強勁,。未來會有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
3、普通背綠。該幣與背綠水印系同一版本,只是紙張有所區(qū)別,且存世量較多,因此價格偏低,未來也將會有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
4、車床古幣水印。該幣是1962年版2元券,1991年停止流通。它與紅1角、背綠一樣,具有良好好的市場屬性,倍受追捧,1994年以來,其價格從8元、12元、20元、25元、32元、60元、80元、100元,直至1996年末的200元。并且具備一定的上揚潛力。
5、車床五星國旗水印。該幣與車床古幣水印屬同一版本,只是水印有所區(qū)別,發(fā)行時間在后,存世量偏多,因此價格也偏低。但該幣也與上述幣種一樣,同屬三版幣的領頭羊。
6、拖拉機古幣水印。該幣是1962年版1元券,1996年末停止流通。也是三版幣中較珍稀的品種,未來應具備較大上升空間。
7、長江大橋凸版。該幣是1962年版2角券,1996年末停止流通。1962年版2角券有紅3字凸版、紅3字平板、紅2字平版之分,由于凸版2角券是較早的流通品種,也具備印制量小,存世量少的特點。并且價格相對較低,適于百姓大眾收藏,1996年曾經創(chuàng)出38元的價位,但預計未來上升潛力較大。
8、紡織平版水印。該幣是1972年版5角券。1972年版5角券有凸版水印、平版水印和膠印之分,在這幾種之中,平版水印較少見,因此價格偏高
第三套人民幣是知識和藝術的結晶。票幅圖案中蘊涵著人文、歷史、地理、民族、文字、書法、美術等方面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著我國優(yōu)秀美術大師羅工柳、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的藝術才華,凸顯出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等老一輩雕刻家的藝術功底。其中五角券“紡織車間圖”、一元券 “女拖拉機手圖”、二元券 “車床工人圖”等,都是經典作品,五元券 “煉鋼工人”圖被國際錢幣界譽為世界優(yōu)秀作品。收藏紙幣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觀賞紙幣生動活潑、逼真?zhèn)魃竦漠嬅嬗纸o我們一種淳美的享受。
第三套人民幣歷經50多年的流通和收藏,盛世興收藏的情況下,藏隊伍的逐漸壯大,第三套人民幣的存量越來越稀少。又由于很多收藏者本著買幾套,漲幾倍賣出部分,回本金后剩余的長期收藏投資,造成市場價格越來越貴的局面,用他們的話說,不差錢不出手,奇貨可居。從2000年退出流通,歷時11年,從20元穩(wěn)步上漲到3000元左右,平均每年翻幾倍,錯版2元車工,獲得國際大獎的5元煉鋼,10元大團結,帶隊領跑第三套小全套的升值神話??梢耘抠徺I,獲得自己想要的利潤賣出部分,及陶冶了情操有獲得了財富。
另外,紡織凸版水?。?角)、煉鋼(5元)、勞動(1角紅3字冠)也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第三套人民幣的識別:
60年棗紅1角:正背面雙凹印刷,觸摸正背的花紋,銀行名等有極強烈的凸凹感。它的設計及規(guī)格承接了第二套紙幣的風格,是第三套紙幣中較特別的票券。
62年背綠1角:票正面單凹印刷,觸摸字體花紋,有較強的凸凹感;有兩種版別,一種在經理章的左上角草叢的兩條草葉中間里有“人”字暗記,另一種在相應位置無“人”字暗記。其它相同暗記有票面正大門右側第六與第七根欄桿之間的上端有字母“A”,“A”下有一個“十”字,“A”的左上方有個字母“J”。
62年背綠1角(有水?。赫鎲伟加∷?,觸摸花紋,銀行名等有較強烈的凸凹感;背綠印刷得很少,只有如“136,130”等幾種不分順序的編號;背綠水印沒有“人”字暗記,其它暗記與普通背綠差不多,但暗記“A”下面的暗記“十”,在這個位置的暗記在不同編號會有不同的變化。背綠水印通常會有一個以上星水印,或票邊有幾個半個星水印,也會有一個星水印(或以上)及半個星水?。ɑ蛞陨希┑某霈F(xiàn)等。
62年棕色1角:有六個版本;分別是:正背膠印的藍色數字2羅碼及藍色數字3羅碼;正背膠印的紅色數字2羅碼及紅色數字3羅碼;正面凹印的紅色數字2羅碼;正面凹印的紅色數字3羅碼(有水?。0涤洿篌w上相同,正大門右側第六與第七根欄桿之間的上端有字母“A”,“A”下有一個“。”。
62年2角(正背膠?。簲底?羅碼及數字3羅碼,正面大橋左橋頭坡地上,有數字“2”暗記。大家會發(fā)現(xiàn)漢字“角”的尾巴沒有穿出來,這只是當時常用及慣用的寫法,在第二套,第三套紙幣中的所有角券都是這種寫法。
62年2角(正面凹?。涸缙谟∷l(fā)行,無數字“2”暗記,觸摸票的正面有很強的凸凹感,顏色比膠印版深。
72年5角:有三個版本;正背膠?。o水?。┘罢衬z印(有水?。?,票面右邊齒輪左下邊有數字“5”(字體較粗);正面凹?。ㄓ兴。泵骖伾饶z印版深;觸摸票面有較強的凸凹感,暗記數字“5”的字體較細。
60年1元2羅碼及3羅碼:實心星水印,票背右邊的山坡上有字母“I”的字樣。
60年1元古幣水印:空心星及古幣水印,早期印刷發(fā)行;票背右邊的山坡上有字母“I”的字樣。觸摸票正面的花紋有極強的凸凹感。
60年2元:實心星水印,票背草叢的第一行的根部分別有字母“Z”、“R”字樣。在九十年代后期,有報道指一名小學生發(fā)現(xiàn)2元紙幣正面的漢字“2”在查新華字典中查不到,只查到漢字“貳”,而紙幣中的漢字“貳”的二橫在上面,不是在在下面,認為這是錯版幣。其實有收藏紙幣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只是當時的常用及慣用的寫法,這種寫法在其它2角,2分中是一樣的,并在退出流通的前三套紙幣中這種情況都是相同的寫法。
60年2元古幣水印:空心星及古幣水印,早期印刷發(fā)行;票背草叢的第一行的根部分別有字母“Z”、“R”字樣;票背汽車的車輪內的線紋與實心星水印版本汽車的車輪內的線紋不同。觸摸票正面的花紋有極強的凸凹感。
60年5元2羅碼及3羅碼:3羅碼有深淺顏色之分。實心星水印,背面機械有“天”字,經理章左邊有字母“H、J”
65年10元2羅碼及3羅碼:天安門放光芒水印,背面天安門左邊有“人”字;左邊城墻邊有字母“H”的字樣;天安門右側燈柱的右邊有“工”字樣,右上還有字母“Z”字樣;另外還有熒光版。
過去由于人們缺乏對平水的認識,第三套人民幣中全套和小全套平水一直被普通五角代替,缺乏其它品種多年沉淀和消耗的過程,因此數量相對集中,也也就是為什么總有人感覺平水量大的原因。